銅塑像文殊菩薩

文殊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為釋迦佛的左侍者。在佛教中,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分別代表智與理。普賢菩薩是理之極者,而文殊菩薩則是智慧之極者大智文殊的道場在中國山西五臺山。塑像手執(zhí)金劍,坐在獅子之上,象征文殊菩薩的威嚴(yán),是智慧最高至極者,無堅不摧,無魔不降,這也是文殊菩薩法相的意思。文殊菩薩的塑像大多非男非女較似女性。唐朝以前的不少文殊菩薩與普賢一樣,唇上常畫有蝌蚪形的小胡子,頗似美丈夫。宋代以后小胡子消失,面容更加秀麗、腰肢窈窕,又趨于中國美婦人模樣。頭上有髻,每一髻俱作童子狀,有一髻文殊、五髻文殊、八髻文殊等。文殊的坐騎是頭青獅,表示智慧威猛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。
文殊是外來語,全稱文殊師利,是梵文的譯音,意思是妙德、妙吉祥。文殊在一般寺廟里通常作為佛祖的左侍者,專管智慧,表大智與管理德、表人行的右侍普賢,并立在佛的兩旁,為佛祖宣揚(yáng)教化。
文殊菩薩也是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,文殊菩薩代表了聰明與智慧,因為德才超群被成為菩薩之首而文殊菩薩的名字含義翻譯為美妙,可愛或者吉祥等,出了觀世音菩薩之外最受大家崇拜的菩薩了,文殊菩薩的形象一般都是天衣天冠,頭上頂結(jié)五髻,應(yīng)當(dāng)一首持寶劍,能夠有效的表明以智慧劍來斬斷煩惱,另一個手上手握經(jīng)典,有效的代表了智慧的思維,文殊菩薩的坐騎是獅子,代表了尊嚴(yán)和無堅不摧和戰(zhàn)無不勝的信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