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 校園雕塑

馬又是能力、圣賢、人才、有作為的象征。古人常以千里馬來比擬人才。相傳一批才華卓越的人才,共同輔助周天子的天下大業(yè)。后人將周穆王的八駿,比喻本領非凡的賢良人才。古代還有著名的千金買骨、伯樂相馬等典故,將尋找人才比喻為尋千里馬,說明求賢若渴的道理。秦時期趙國的王良、秦國的伯樂、等都是相馬的專家。又被喻為善識才、善舉才者。 可見,馬是朝氣、活力、堅韌、向上和人才、智慧的象征。所以銅馬是相當受歡迎的,更是隨處可見的。
銅馬形象各異,所以給家中帶來不一樣的色彩,但并不會顯得突兀。馬最為我國古代就有的動物,意義深遠,家中有馬,代表著馬到成功,寓意主人做事都能輕而易舉的成功,并且給予了主人想要像有馬一樣的精神,即有力量,形象偉岸,而自己在事業(yè)和生活中都奮斗不止,自強不息,每天都在提高自我。同樣,剛才說到馬與龍自古就相聯(lián)系,所以,家中擺著馬,就寓意主人希望自己像龍一樣尊貴,受人尊敬。
校園雕塑的隱性教育功效體現(xiàn)在多方面,首先體現(xiàn)為對學生價值判斷的影響,這其中的倫理道德和時代的主導思想又表現(xiàn)得十分突出。校園雕塑作為一種精神載體,它具有文字屬性,同樣體現(xiàn)文以載道的精神。每一座校園雕塑均蘊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,能對學生產(chǎn)生巨大的道德潛化作用,激發(fā)學生對道德原則、道德規(guī)范在情緒上的認同,產(chǎn)生共鳴,同時對道德理想、道德建構產(chǎn)生向往之情。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,在這樣的文化影響下,會自然而然地激勵學生積極進取、勇于創(chuàng)新。
校園雕塑,這種物化了的精神載體,它集中反映了學校這個特定群體的道德價值觀和審美取向,是進行道德教育、審美教育的最好的素材之一。